首页» 政务公开» 他山之石» 成都为各类人才提供充足“用武之地”

成都为各类人才提供充足“用武之地”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7-08-28    点击数:
 

近期,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创业所在地域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新一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基本特征,以成都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吸引海归创业趋势渐显。

成都为何成为吸引海归创业的热点城市?当前的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这为海外的工科、技术等各类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用武之地”。

而根据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产业大发展,需要各类人才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随着成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通讯、电力、能源、金融等行业发展迅猛,世界跨国大公司的入驻,各种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也为各类“人才回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雄厚的产业基础 为海归人才提供广阔“用武之地”

当前,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以科技创新、改革推动、开放活力、高端人才等因素为主的发展动能在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低成本要素资源投入为主转换为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数据显示,成都以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等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已超过30%。

无疑,随着成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对高层次归国人才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海归来源的日益多元化,不仅局限于来自硅谷,而是遍布北欧、德国、法国、英国乃至韩国,他们带来环保、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4.0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经验,正推动成都产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而成都也有基础,有发展空间,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成都不仅是中国西部人才和科技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还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而航空发动机、“北斗卫星”终端、飞机制造以及轨道车辆等业务也独具优势。

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等产业超过千亿;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延续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以格罗方德带来的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为例,该项目的落地,意味着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向中国转移,依靠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优势,成都逐步在国际高端产业占据“话语权”。

当前,成都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英特尔、德州仪器、AMD、格罗方德、联发科、展讯、紫光等众多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成都聚集,以及一大批跨国高科技企业来蓉,将进一步加速归国人才在蓉聚集,进而促进成都实现更大发展。

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速打造“人才磁场”

近期,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博士正致力于加快引进国外高层次研发人员。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成都市“人才计划”特聘专家,陈元伟曾先后前往瑞士、美国求学与工作,并曾在雅培制药、拜耳制药公司担任研发与管理高管。

回蓉创业后,陈元伟见证了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3月,由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理委员会、成都海创药业等共同建立的天府国际生物医药诺创研究院揭牌成立时,陈元伟表示,“力争在未来5年引进5个诺奖得主或院士团队项目来成都落户。”在他看来,成都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众多优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丰富的人才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高端人才“西南飞”,今年7月13日,高新区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的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

“具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与国际接轨的政务服务环境、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将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注入持久的动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已逐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产业特色领域,生物服务、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辅助产业也正在加快聚集。

为加速打造“人才磁场”,吸引更多人才来蓉创业就业,上个月,我市发布了《关于创新要素供给 培育产业生态 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涉及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能力、数据资源支撑、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生态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新政50条”发布后,我市还陆续出台八个配套政策和系列实施细则,确保50条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而为了让归国人员就业创业无后顾之忧,我市在工业领域也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出台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在创新、市场、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

海归潮涌动 促进新经济蓬勃发展

“我希望把自己多年国外工作经验带回成都,助力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成都三泰铭品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陈公越表示。多年加拿大等地工作的经历,使他对成都的大数据产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而正是基于自身的经验,陈公越才把未来发展的城市选择在了成都。

“国内金融管理专业化服务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领域,而风险计量和分析是其中的核心,这些都离不开数据应用和软件开发的深度融合。”陈公越认为,成都在大数据应用和软件产业方面有着成熟的环境,在国内也走在其他经济体的前例。

陈公越也表示,随着成都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未来成都必将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让经济得到跳跃式发展,而三泰铭品也将借助成都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助推成都乃至四川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在成都正成蓬勃发展态势,而新经济领域也为高层次归国人员来蓉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当前,成都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才技术的重要辐射点,特别是新经济和高科技企业的创办,使成都在很多领域迅速缩短与东部沿海,甚至是发达国家的差距。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仅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科技型企业就超1.3万家,创客人数达10万人,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成长企业,为新经济发展打好了“创新基石”。

为了加快打造新经济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为各类人才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高新区还出台了中西部首个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明确了新经济企业创办,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新型组织,新经济企业开展国际成果转移转化,新经济企业拓展市场等将获得支持。

从O2O服务到分享经济,从可穿戴设备到3D打印,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各类归国人才在成都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而成都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视,也预示着正加快出台促进新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其营造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

 

 

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1497号-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365bet备用网址台湾
推荐使用IE7以上浏览器